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永久的回忆--黑龙江嘉荫县插队知青的岁月

知青岁月是激情燃烧的流金岁月,是无法淡漠的生活往事,更是铭心刻骨的历史烙印……

 
 
 

日志

 
 

在纪念原沪嘉农场建场和上海知青下乡四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孙建成)  

2010-04-24 20:02: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各位来宾、各位沪嘉农场的知青朋友:大家好!
   在纪念原沪嘉农场建场和上海知青下乡四十周年的日子里,由全体原沪嘉的上海知青编写的《记忆沪嘉》一书正式出版面世了。这本书的出版,使得沪嘉最初十年的历史,第一次有了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从而让世人得以了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沪嘉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那些事情。
   这本书的编纂宗旨是十六个字,即“正视历史,直面苦难,记录人生,讲述精彩”。这是由于沪嘉特殊的历史原因所决定的。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字,既是知青回忆录,又不同于一般的知青回忆。正像一位第一时间阅读了此书的作家朋友说,他“看到的是事实而不是豪言壮语,读到的是历史而不是杜撰的故事。”正因为沪嘉的知青生活在十年全国知青运动中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所以所有在座各位在这本书上的努力和付出,体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可以这样说,《记忆沪嘉》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倾注着全体沪嘉人的心血,足以成为沪嘉历史的忠实记录,也为嘉荫县史和中国知青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这本书大致有以下几个看点值得一提:
   一、 参与者众多。沪嘉农场初创期全场人数约四百人,在书中撰稿署名的有八十个人,占百分之二十。实际上除了署名者以外,还有大量默默无闻的积极参与者,大家一起回忆核对史实、提供资料。几乎所有知道出书计划的沪嘉人,都在关心和参与这件事。这种现象在同类书籍中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二、 图文并茂。全书粗略统计刊用了有四五百张老照片。翻开书以后,扑面而来的是身临其境、恍若隔世的气息,衬托了此书“还原历史真实”的主题,也将我们带回到个年代。有些资料还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三、 书中收入的文章,言之有物,生动具体,而且内容涉及面广,用旁观者的话来说,是“有看头”,那些令现在的城市人所难以想象的情节和细节,通过亲历者的口娓娓道来,有一种令人震撼或开怀的效果。绝大多数文章即使拿到报刊上去发表也毫不逊色。
   这本书从筹划到出版,大致有近一年的时间。大家先是在“永久的回忆”网页上提建议、发帖子、完善计划,随后又在网页上奉献各人的初稿,供大家讨论评点。从而使整个出书过程处于一个良性热烈的公众互动环境中。孟祥龙和陈红玉在得知此书的出版计划以后,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捐款资助的善举,由于经济上有了保证,此书才能有足够多的篇幅来收纳每个人写下的文字和反映沪嘉初创期的方方面面。
   许许多多参与这本书写作和提供帮助的人,如和知青同甘共苦的上海干部、农场领导和当地乡亲,都一一值得我们感谢,但在这里说感谢的话好像有点见外,应当这么说:当这本书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时,大家可以感到欣慰,就像当年创建沪嘉一样,我们做了一件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代表《记忆沪嘉》编辑组的全体成员,向大家说一声谢谢。我们虽然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在组稿阶段,大家登门采访、电话组稿,大会小会讨论,力争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有人为了向远在外地的当事人约稿和征询意见,光打长途的费用就花了上百元,还不算时间和精力。为了收集资料,有人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结果辛辛苦苦扫描整理出来的照片不能满足出书需要的象素,为了保证质量,他又重新归集照片,用相机一一翻拍下来。在编辑阶段,大家精心整理修改文稿,有的甚至还与作者一同参与写作,有的编辑还请家人为书的版式提供建议。为了提高书稿的质量,编辑们一遍遍地修改和校对文字,一般书稿是三校一通读,而这本书整整校了六遍。编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我们得到的回报远远大于付出。在编辑过程中,每看一遍稿件,心灵便受到一次洗涤,内心就多一份感动。这是作者给我们的一次机会,我们会珍惜这份情谊。虽然在相遇到,我们可能一时间无法将落在纸上的文字和作者本人对上号,但我们已经在内心认识了作者,读懂了他当年所经历所感受的一切。所以,还是要感谢在座的各位。
   还有许多志愿者为此书的出版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出版是一项充满遗憾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成书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错字应该说只是差之毫厘就可以改正的,但还是留了下来。用一位编辑的话说:“真是胸闷!”。只能说我们尽力了,一切留待下一个十年吧。还有,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当年亲历者的回忆,记忆与事实常常会有出入,在此也请大家宽容待之。也许在五十周年纪念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那段历史,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记忆沪嘉》编辑组

  评论这张
 
阅读(12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