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嘉荫口岸进出口货物4.14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165万美元,出入境人员1.57万人次。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000万美元
嘉荫“对俄经贸大通道”初成
本报讯(刘健维 记者 仉庆华)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素有“恐龙之乡”、“黄金之乡”之美誉,是国际客货一类口岸、江海联运港口、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也是我省北部主要麦豆产区之一。近年来,这个县依托地缘、资源和口岸三大优势,坚持把保增长、促稳定、增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充分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扩大经贸合作领域、提升对俄合作层次和水平。2009年,嘉荫口岸进出口货物4.14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165万美元,出入境人员1.57万人次。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000万美元,其中,进口1367.4万美元,出口3632.5万美元。
扩大对俄贸易规模,挖掘“大市场”潜力。嘉荫口岸开通之初,对俄经贸主要以进口俄罗斯废钢材为主,但近几年由于受俄方对废钢材出口控制的影响,嘉荫口岸的利用率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这个县专门成立了对俄经贸办公室和对俄农业开发办公室,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由政府组织农民和企业进行对俄农业开发和经贸合作,把自发的松散型的对外劳务合作转变为有组织、成建制的对外经贸合作,对俄经贸从口岸开通之初单一的废钢材进口,逐步向对俄劳务、农业开发、森林采伐、建筑市场等领域拓展。目前,全县具有进出口经营资质企业17户,其中有2户企业办理了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今年,在嘉荫口岸过货的公司达7家,过货种类已经扩大到木材、机械设备、生活物资、水果蔬菜等领域。边境小额贸易发展顺利,边境小额贸易额预计达到2000万美元,出口品种由单一的日用品扩展到体育器材、家电等多个方面。
加强对俄农业开发,实现“大发展”战略。嘉荫县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走出国门,不断加强对俄市场开发,挖掘市场潜力。同时,在俄阿穆尔州阿尔哈腊区、犹太州斯米多维奇区分别注册成立了奥嘉公司、乌尔米公司和嘉兴实业公司,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劳动力,增加土地租赁面积,壮大种植规模,种植品种由单一的大豆生产逐步发展成为粮菜兼种、种养结合的农业开发新模式。2009年,全县赴俄农业开发人员达到198人,耕种俄方土地13.9万亩,实现产值3503万元,赴俄农民人均纯收入8.8万元。今年,嘉荫县继续实施赴俄人员资金奖励政策,紧紧围绕俄方农业市场需求,计划组织280位农民赴俄从事农业开发,耕种俄方土地18万亩,同比增长29%。
推动对俄交流合作,加快“大繁荣”步伐。嘉荫县始终与俄方保持着经常接触,双方不同层次的互访不断。据统计,嘉荫口岸正式开通以来,共与俄方实现互访100余次。俄犹太自治州政府、奥布卢奇耶区、阿穆尔州阿尔哈腊区政府负责人都先后并多次对嘉荫进行了访问,嘉荫县也多次组织政府代表团和文化、体育及卫生代表团对俄进行了友好访问。2009年,应阿尔哈腊区和奥布卢奇耶区政府邀请,嘉荫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访两区,会见行政长官,就农业开发、经贸旅游等事宜进行了洽谈。
开拓对俄旅游市场,塑造“大品牌”形象。嘉荫县紧紧围绕中俄两国开展友好年活动及省、市强力推进对俄经贸科技战略合作升级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展示牌、展会等各种宣传载体强力推介“观恐龙、游界江、探峡谷”这个旅游品牌。为了让俄罗斯远东地区人们知道嘉荫、了解嘉荫、喜欢嘉荫,通过大量的走访和拍摄,在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奥布卢奇耶区举办了《魅力中国·美丽嘉荫》摄影展,共展出反映嘉荫城市风貌、民族风情、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100余幅,并在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文化馆内长期展出,扩大了嘉荫旅游在俄罗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成立龙游国际旅行社,进一步开拓国内及俄罗斯客源市场,引导俄方游客入境旅游、购物,推动对俄旅游的持续发展。2009年,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仅俄罗斯游客就达到4559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县旅游收入实现6640万元,同比增长24%。嘉荫口岸真正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沿边口岸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