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永久的回忆--黑龙江嘉荫县插队知青的岁月

知青岁月是激情燃烧的流金岁月,是无法淡漠的生活往事,更是铭心刻骨的历史烙印……

 
 
 

日志

 
 

大山深处的福民人家  

2006-06-08 13:57: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大山深处的福民人家
                      小知识——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只是黑龙江畔我国居民的一种传统叫法,真正的标准名称叫做“三文鱼”。此鱼产于靠近北极圈附近的“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中,是一种冷水鱼。其样式酷似于产我国“东海”一带的“大黄鱼”。平均重约六至九斤,极少有十斤以上的。
    大马哈鱼有其特有的习性,每年的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由海里游至内陆的江河湖泊,雌雄双双结对,冲破黑龙江的重重激流,逆江而上,不畏艰险在内陆淡水中排精产卵,然后在内陆湖泊中即刻死去。大马哈鱼一生只产一次卵。生在内陆湖泊,死在内陆湖泊。生死同在一个地方,是绝对恋旧的一种鱼类。第二年,小鱼苗在内陆湖泊中孵出,顺着江流再回到大海中,大马哈鱼的平均寿命长五六年。国庆前后,东北大地已经成霜,蚊、蝇、蛇、蛙已经绝迹,最低温度在零度以下。
   “三文鱼”肉质鲜美,在上海一些大的宾馆,酒店每五百克的价钱能卖至一二百元,但都是在海中捕捞到的。其口味无法与黑龙江里捕到的大马哈鱼口味相比。在嘉荫境内捕到的大马哈鱼因通过长途跋涉,其脂肪已经消耗待尽,只剩下高蛋白。通过运动性的游动,肉质已经相当于兽类。“大马哈鱼”皮可制革,可惜这项工艺已经失传。此乃我在“马连”的一个地方和老渔民交谈中得到的一些知识。77年的时候,黑龙江里的大马哈鱼已经很少存在,频临灭绝之灾,据说由于环境的影响,气候逐渐变暖,冷水鱼类无法适应。
    77年我在马连木材综合厂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动了不少脑筋,甚至磨破了嘴皮才在一位渔民手中得到了一条十斤重的大马哈鱼,封干后带到上海,让其家人得到品尝之口福。
                                        四连人

  评论这张
 
阅读(7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